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2 : 一个团体好坏,从这个“诤”就可以看得出来
楞严经三 经前十门 02
【具此诸大,是为大经。】前面种种的大,大因是大、大义是大、大行是大、大定还是大,具足了诸大,是为大经。【首标大者,意令受持是经者,当依大教解大理;称大理起大行;满大行证大果,故以赞之。】所以,要赞叹之。
【佛顶表显之义。】“佛顶”就是表示,来显示说最尊贵的意思。【佛顶,则佛肉髻相上,】佛肉髻,肉髻什么意思呢?就是把这个发挽发,挽发而束在头顶上的结,叫做髻。则佛肉髻相上,【无见顶相也,乃三十二相之第一相。】佛有三十二相,八十种好,在《楞严经表解》第二一页,你们有空自己慢慢看,我们了解一下,在这里就不讲三十二相。三十二相之第一相,就是无见顶相。【肉髻在青螺绀发正中,】这个念绀gàn发,绀目澄清四大海。青螺绀发,什么叫绀呢?就是深青中含有红的颜色,又叫做天青。也就是青含有红,色泽非常的美!肉髻在青螺绀发正中,【周围红色,状如春山吐日。】就像这个春天的山,冒起来的太阳,叫做春山吐日。
【佛初生时,岚毘尼】岚毘尼位于今日的尼泊尔境内,靠近印度边境。以前就是佛出生的地方,现在划归为尼泊尔的国土。岚毗尼【林神,为佛乳母,捧持谛观,】把佛抱起来,【不见其顶;】看不到佛的顶。【又佛成道后,游化波罗奈国,东方应持菩萨,欲穷佛顶,】想要看佛的顶到底是什么?【上历恒沙佛土,终不能见。】还是看不到佛的顶!意思是:表佛的境界,不是你诸大菩萨看得到的,那何况凡夫呢?是表境界之高!为什么这么困难?【此不属于有,而能放光化佛,又不属于无,双离有无,是之谓妙;】此不属于有,这个无见顶相,你讲有不对,它是无形相的;但是,无形相却能放光,化种种的化佛出来。又不属于无,也不能讲它无。所以,有也要离,无也是要离,叫做双离有无,离有跟离无,统统要离!是之谓妙!
【表下四法,犹言妙矣哉是教也!】妙矣哉,这个教是不可思议的!把笔拿起来,【则知密因为妙因,】这个编号:一,第一段;“了义为妙义,”编号:二,因为有四法嘛!“万行为妙行”,标号:三;“楞严为妙定”,编号:四;你看,一、二、三、四。好!密因为妙因,了义为妙义,万行为妙行,楞严为妙定,都是“妙”。台语讲的:很奥妙!就是很好。如果说:事情不妙了!那就是很凄惨了!所以,我们要体悟那个“妙”字。
哪四法呢?好!看。一,则知【密因为妙因,】【因心果觉,二不别故;】因心果觉就是:因地心,加一个“通”,通果地觉,因为因地心是不生不灭,果地觉还是不生不灭。如果不悟了不生不灭作因地心,你永远不能成佛。意思是说:你用意识心修行,百千万劫都得不到菩提果。如果明心见性,明本心,见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,一刹那之间就成佛;理上佛啦,喔!原来每一个都具足不生不灭的清净心。所以,因心果觉的意思是说:因地心通果地觉。二不别故,意思就是:因就是果,果就是因,所以,《华严》讲的:因该果海,果彻因源,就是这个意思。二不别,佛教讲的叫做因果不二。
二,【了义为妙义,】也就是【一门深入,六根清净故;】一门深入,所以,我们现在这个时期大家都念佛,我们讲堂也都是坚持净土法门,一门深入,哪一门?净土法门。但是,这个净土法门要怎么念呢?诸位!要六根清净的念佛。如何能够六根清净的念佛?要开大般若智慧,否则时时刻刻妄想一堆!所以,念佛要念得很好,也不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。所以,为什么不听经、不闻法就不行?因为没有开大般若智慧,你怎么定呢?怎么念呢?怎么熬呢?因为你在念佛的过程当中,会生病啊、会感冒啊、会碰到逆境啊、会破产啊、夫妻有时候会离婚啊,你在念佛过程当中,会碰到很多的挫折、很多的逆境啊,家属反对、太太反对,或者是先生反对,一下子盲肠炎、一下子子宫肌瘤、一下子儿子不孝,这个没有用般若智慧,你那个佛定得下来啊?骗人的!所以,师父昨天就讲了:念佛不懂教义、教理,叫硬干,你死定了!到最后你就会发疯!念佛不感应,很认真在念佛,也没有智慧,就是念,不受益,也不感应。是不是?
有一个小姐,信佛很虔诚,有病不去给医生看,体质虚弱。来到讲堂,刚好在楼下碰到师父,她就问:师父,我念佛念这么久,都没有感应!我说:你哪里没感应呢?她说:我的身体一向是很坏啊,念佛都不感应,我过午不食啊!我说:喔!居士,居士!你这个学佛已经变成外道了呢!把物质世界跟清净的心灵混在一起讲了呢!四大是属于物质世界,物质世界,你要补充这个能量啊!你又过午不食、又吃素、又不顾营养,你这样念佛,哪里身体会健康?你没有健康的因,怎么会健康呢?我这样跟她劝告以后,回去经过了三个月,又来,哇!脸色更糟糕!我说:咦?你为什么呢?她说:我就是不习惯晚上吃,我认为我这样叫做持戒,这样叫做清净。她已经受菩萨戒;我认为晚上吃有罪啊,不符合佛的戒律!你看,她就卡在一个持戒,弃这个色身于不顾。我说:你这样念到死,观世音菩萨也帮不上忙!你知道吗?
我有个徒弟,在旗山做护士,这是二十年前的事情,她说:师父!您知道吗?什么事情尽量不要打点滴!叫做吊瓶儿。尽量要用吃的。我说:是为什么?她说:经过了这些医生来把它分析,你吃这个稀饭半碗,抵得过一瓶的点滴。说:打点滴在国外,是病到爬不起来的人在打的,不是像台湾这样子的,来!手一伸就吊瓶儿,就打点滴。她说:国外才没有这样子的!而且这个打点滴的效果也不是很佳!她说:一碗稀饭,抵得过二瓶点滴的营养,所以,无论如何,你就是要吃!我有时候跟邱医师讲:哎呀!我今天这个胃不舒服,呕吐,不想吃。邱医师就说:不行!你宁可吃,让它吐。你吃十分,让它吐三分,还有七分,你就是一定要吃!后来,我开始懂得这个健康的观念了:就是要吃,没事不要打针、不要吊瓶。现在经过了这样子的理解以后,喔!原来那一瓶点滴的营养,还抵不过半碗稀饭,所以,你就是要吃!这个小姐,我这样子劝了她,我说:你这样没有办法!因为她那个脑筋里面,都是用自己的意识型态来衡量佛,也不懂得佛理是什么,这个叫做硬干,到最后,体力就撑不住了,念佛就说佛不感应了,佛菩萨不感应。
所以,这个色身内四大一定要靠外四大的能量来平衡内外,不吃饭没有能量,念佛有用吗?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制定叫你不吃饭呢?是不是?佛陀当时几千个比丘大阿罗汉,统统要走出去托钵,就是要吃啊,要照顾这个色身啊;没有照顾这个色身,怎么修行呢?因此学佛有一种人,叫做观念错误,错解佛意,把自己搞得一个不像人!
所以,我们当家师要看看,法师的僧团里面,哪一个人的气色比较不好,把他抓起来用灌的,师父讲的:要吃!不要一个气色那么不好!所以,我们应该理解佛的用意,佛教的教义、教理,不能迷信,什么都念佛、什么都念咒,就以为可以解决全天下所发生的事,这个叫做It is impossible!这个叫做根本不可能!要用智慧,才能解决世间所发生的一切问题,不是念佛就可以解决生命的一切问题,不吃饭就是饿,二话不说,你就是要饿!要有佛的智慧,要懂佛理在讲什么,不能偏激,行径不能乖异。你是圣人,没有话讲;你是凡夫,就按照凡夫的方式修行,好好的吃、好好的睡,照顾健康。佛法第一、健康第一,这才是符合佛的教化嘛。哪里不吃、不喝、不睡,这样叫做修行?你又不是圣人,又没有首楞严三昧的大定,还是要按部就班来。
三,【万行为妙行,称真如理,(中中流入萨婆若海),中中流入故;】说:万行为妙行,称真如理。真如就是无生,真如是什么意思?无法不真,无法不如,无一法不是真,无一法不是如。中中流入萨婆若海,“中中”就是中道,每一念都进入佛的领域,每一念就是不着空、不着有。
四,【楞严为妙定,自性本具不假修成故;】因为修成即坏,有修就是坏,清净自性本来具足。清净自性不是像墙壁,墙壁坏了补一个洞,清净自性没有办法补的。所以,修行很困难,不悟,他就很困难,说不出所以然,说也不对,因为它没有任何的形相,你怎么说?也可以方便说;但是,方便说,他的体会,会跟真如的理体不相应,因为我用的是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在说法;而你用的是意识心在听法,所以,你用意识心,用猜的:那个到底是什么?就错!这个不能用猜的;不能用揣摩;不能用思惟的;不能用模仿的;也不能用比类的,唯证相应故,除了自已内证,没办法讲!所以,自性本具不假修成故;【具此诸妙,是谓妙法。】
【表以佛顶者,意令受持是经者,当依发妙耳门之妙教,】妙耳门就是用耳根。【悟如来藏性之妙理;从妙理起妙行;满妙行证妙果(即妙觉极果,圆满菩提,归无所得。),故以表之。】这几个小字,就是修行的重点:妙觉极果,圆满菩提,归无所得,记得!“无所得”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,一句就穿透一切的烦恼。你今天活着会很痛苦,就认为那个是有,不知道缘起就是空的道理。所以,大悟,悟什么?就悟万法不可得,不可得就是无所得,无所得,那就无所住,无所住就是放下,你没有办法带走任何东西,你拥有的就是这个臭皮囊,最后火化就是剩下一堆骨灰!故以表之。
【结集者,取此三字,冠于经题之首,】取这个“大佛顶”三个字,冠于经题之首。【令知所赞所表,必非权渐教也。】不是权教,也不是渐教。权是对实教讲的,非权就是实教;非渐就是顿教,叫你直趣萨婆若海,顿悟如来藏性。必非权渐二教,也就是非权教,就是一定是实教;非渐教就是顿教。“非”用二次,非权非渐,那么,就是必实、必顿,是同样的道理。不是权教、不是渐教,是实教、是顿教。所以,能听到楞严大法,可不是一般的因缘跟福报。
第3页,倒数第一行,【如来密因:如来,是诸佛通号。佛有十号,】我们拜八十八佛常常念: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世尊,佛有十种通号。【如来为第一号,乃仿同先德号;】“仿”就是依照的意思。【以佛佛道同,】为什么佛佛道同?没有看说这一尊佛跟那一尊佛会吵架的,因为他们都证悟了绝对的空,他们的般若智慧互相融遍。为什么?佛佛道同,佛佛都证悟到不生不灭,大家都无诤啊!所以,一个团体好、坏,从这个“诤”就可以看得出来。一个团体它有教育,出家、在家就懂得无诤的道理,就会懂得退让,诤论少、是非也少。一个团体如果没有教育、教化,看起来好像在修行,可是一碰到一点小事,就没完没了,是非也讲不完,烦恼也处理不完。所以,佛佛道同,佛的心就是无诤;佛的心就是圆满;佛的心就是如如不动;佛的心懂得宽恕、懂得原谅、懂得包容,是大慈大悲、大喜大舍的心性,所以,佛当然就无诤了。
一个团体要想让它提升,应当好好的理解佛的心性是什么?各个降伏自己;各个了悟佛的心性,每一个都进入解脱。解脱就无诤,二个人在一起是无诤;四个人在一起也是无诤。无诤如果是零,零加一百个,还是怎么样?还是零啊,因为无诤嘛!这个团体来一千个人,也是无诤,因为都是零。对不对?因此,要了解佛的心是什么,道就同。因此提升每一个心性的功夫,是当急之务。
【后佛如先佛之再来,故曰如来,】其实,“如来”这样解释也对;但是,另外一个角度解释,我认为比较好,“如”是乘如实之道,“来”是而来度化众生,我认为这样的解释比较好!你要这样解释说:与佛佛道同,后佛如先佛之再来,故曰如来,【此约普通解释。】师父的解释是认为:乘如实之道,再来度化众生,故曰如来。我认为这个定义,对“如来”的定义比较恰当。
【今按本经,终实教意,如为本觉,来为始觉。】(如为本觉)本觉是理体,说:本觉理,始觉智,这个要注意听喔!“智”就是启动般若智慧,本觉,一切法无生,不垢不净、不来不去、不增不减,这是我们的本觉啊!本觉就是理体。“来”叫做始觉智,开动我们的智慧,来为始觉。【依本觉,不生灭之理性,起始觉,回光返照之观智,依妙智证妙理,始觉与本觉合一,名究竟觉,方成佛道,方称如来。】一般人听了这个,容易了解:喔!原来是始觉——开始用般若智慧观照,观照到最后,跟本觉合而为一,名究竟觉。诸位!这个是方便说,大悟不是这样解释的,这是针对众生站在凡夫次第性的角度,才这样讲的。
诸位!究竟觉没有始觉,没有本觉,悟,没有始,没有终的,也没有始觉,也没有本觉。为什么?究竟一切法本来就无生,如果有开始,那就有结束啊!佛法是无始无终的,因此讲始觉跟本觉合一,是为了解释有个次第性,你就是要动般若智慧观照,观照到最后,会归你的本觉,名究竟觉,方称佛道,方称如来,这个是方便说。
【更约三身释之:身者,积聚之义。】积聚之义,记起来:【一、法身如来;二、报身如来;三、应身如来。】什么叫做法身如来?【梵语毘卢遮那,】叫做Vairocana。【华言】,中国话叫做【遍一切处,此积聚理法以为身;真如妙理,犹若虚空,遍一切处。经云:“常住妙明,不动周圆,求于去来,迷悟生死,了无所得。”即法身义。】诸位!“法”后面为什么要加一个“身”?因为众生从小到大着于这个色身。所以,要诠释这个佛法,让你有一个具体的观念。其实,法本不生、法本不灭,法本没有去来,也没有生死,没有迷悟,没有这个东西,为什么要加一个“身”?让你有具体的观念。
所以,供养清净法身毘卢遮那佛,不是在心外啊,供养清净法身,是提升自己的清净自性,叫做供养啊!供养清净法身毘卢遮那佛,哪来的毘卢遮那佛?这毘卢遮那佛就是我们的清净自性,诸佛的法身啊,每一个人的心性啊!打破无明,去贪嗔痴,就叫做供养清净法身毘卢遮那佛。修福修慧,就叫做供养圆满报身卢舍那佛,因为他是净满——清净跟圆满,福慧具足,积聚了智慧。所以,修福修慧就是供养卢舍那佛。对不对?尽心尽力的去普度众生,等同应身佛,就是应身如来,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。因此我们要了解,法法会归自性第一义谛叫做正法;心外有法,叫做外道。所以,论一件事情,有事跟有理。
“毘卢遮那佛”再解释一下,说:中国话遍一切处,此积聚理法以为身,理就是无生,无生之理遍一切处,诸法毕竟空的意思。真如妙理,犹若虚空,为什么?遍一切处嘛!一切处即一切相,离一切相。经云:常住妙明,不动周圆,我们常住妙明的清净自性,不动,遍周圆就是遍满十方法界,是如如不动的,是遍满法界的。在这里面,你要找去、找来、迷悟、生死,了不可得,因为就本来无一物了。本来无一物,哪里有迷悟、生死、去来种种的假相呢?所以,即法身义,因此法身就是觉悟了每一个人的本来面目。说要供养清净法身,就是要开悟。
【二、报身如来:梵语卢舍那,】在这里再强调一下,《八十华严》翻译作毘卢遮那佛;《六十华严》才翻译成卢舍那佛,毘卢遮那佛、卢舍那佛,其实是指同一个东西,同一尊佛,就是理佛,理上来讲的。后来的人,认为三身佛即一个心性,把它分开来,把它解释比较好解释。所以,就把《八十华严》毘卢遮那佛叫做清净法身;把《六十华严》的译本卢舍那佛叫做圆满报身;那么,一般接着,就是应身佛就是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。所以,这个跟翻译本有关系,方便让大家了解。报身如来:梵语卢舍那,这是出自《六十华严》。【华言】,中国话叫做【净满,】叫做清净圆满。【此积聚智慧以为身;】这个智慧。【诸惑皆净,智慧圆满。经云:“明极即如来,”】“明极”就是究竟明,一点都不污染。所以,修行就是:染污即不得。【即报身义。】
【三、应身如来:千百亿化身,随机应现,此积聚机缘以为身;】看有没有因缘?【如有可度机缘,即现八相成道。】就现这个八相成道。那么,现在就是千百亿化身了,现在有DVD了,一日一夜可以刻录多少!是不是?无量无边,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,只要一个法师依佛陀的正法所讲的,把它录音、录影,制造成DVD、VCD,就怕没钱;有钱,一日一夜千百亿化身!二千五百年前,讲释迦牟尼佛千百亿化身,听起来有一点不可思议;二千五百年后今天的科技的发达,果真应验佛陀所讲的:千百亿化身!
【经云:“自觉已圆,能觉他者,如来应世。”】自觉已经圆满了,能够觉他,能够有众生可以度,有因缘、有众生可以度,如来就应世。像我们现在就很可怜了,佛已经入涅槃了,二千五百多年了,没办法了!就靠这些祖师大德、佛陀所留下来的经典,各人参究。所以,你如果听很多法师的,这个法师这样讲,是站在另外一个角度;那个法师那样讲,也站在一个角度。诸位!除了大悟的,讲的直接就讲佛的心性,否则名为相说,六祖讲的。因此信徒也没开悟,上人、师父也没开悟,这下就很麻烦!麻烦是什么?因为大家都没开悟,所以,听这个师父讲是这样子,听另外一个师父讲,又是这样子!
这佛经里面讲:没有开悟,要理解佛法,就像瞎子摸象一样,因为不知道佛的心性是什么。什么叫做瞎子摸象呢?瞎子摸象就是:眼睛看不到,摸到象的大腿,因为他看不到象的形相啊,摸到大腿:喔!怎么这么大的柱子啊?他不知道那是大象的腿。摸到了大象的耳朵,说:喔!这一把扇子这么大!摸到大象的肚子,说:喔!这是什么墙壁啊,怎么起皱纹呢?叫大象不动不叫,给瞎子摸。摸到了大象的尾巴,说:这是一根扫把!意思就是:同样一只象,瞎子摸起来就不一样!意思就是说:其实,究竟义、佛理是一样的,除非你大悟;否则这个法师讲的,站在某一种相上的角度讲:非要这样不行!这个强调放生;这个强调吃素;这个强调诵戒;这个强调布施;这个强调持戒;这个强调精进;这个小乘强调禅定,哇!每一个站的角度都不一样啰!中国八大宗派,一直强调净土,否定了其他宗派,听起来不舒服,不知道说:这个净土跟禅,其实是不二的东西,净土叫你念佛一心不乱,一心不乱就是即心即佛啊,他不知道,拼了老命赞叹净土法门,却不知道终极点是不二。
《法华经》讲的:实相无相无不相,无相无不相,就是体相用具足啊!《华严经》讲的一真法界,就是绝对,绝对就是即心即佛,就是一心不乱啊!是不是?有什么两样呢?密宗讲的身、口、意三密相应,大圆满、大手印,大手印就是无印啊,叫做大手印,密宗到最后也是最上乘,无啊、不可得啊,究竟不可得啊!所以,大悟的人,你讲唯识,唯识通;讲天台,天台通;讲净土,净土通;讲禅,禅通;讲《华严》,《华严》绝对通!为什么?同一个心性流露出来的,会有不同吗?除了凡夫自生分别,讲经说法不得第一义谛,大悟就是究竟平等。因此我们要了解,八大宗派不能离开佛的这个心性,是同样佛心性流露出来的,本来就是应该互相尊重的。所以,做一个佛弟子,应当能理解佛的心,不能偏激啊。
好了!举这个例子告诉大家,没有明心见性,就像瞎子摸象一样,因为不是明眼人嘛!所以说:哎呀!师父啊!有时候,你们这个法宝,来流通处还要买的;有的人对人家国外这么慈悲,就用送的!师父!您们是不是有大小眼?我说:我们没有大小眼,我们只有正法眼,哪有什么大小眼呢?时空不一样嘛!台湾的众生要度,中国大陆的众生也要度,华人的世界,有因缘的我们都要度。因此我们没有分别的,正法眼藏就是如来应世啊! 因此我们要了解,底下,【即应身义。】
【今连下密因二字,当属报、应二身如来。】也就是法身、报身、应身,三身就是一身。【密因,拣非事相修行,】这不是事相修行。【显因可见者。】意思就是说:很清楚的,叫做显。那么,为什么讲密因呢?就是非显因可见,就是要密因。所以,显因可见者,前面加一个“非”字,你就才知道说他在讲什么,否则你看不懂啊!拣非事相修行,非显因可见者,加一个“非”字,喔!这样就更清楚了!不是事相修行,就是说:不是硬干,你要懂得理,理上的般若智慧啊!绝对不是说:只有身体上、事相上的修行,也不是显因可以见的,意思就是:它很微细很微妙的,叫做密因。
【而曰如来密因,即是十方如来,得成果觉,所依之因心;亦即一切众生,所具之根性,为菩提涅槃,本元清净之体;可为修证果觉之因地心。十方如来,皆依此不生不灭为本修因,然后圆成】果地觉,就是【果地修证;众生人人本具,迷而不觉,】但是,众生未能依不生灭心之修证,【未能依之修证,】就是众生没有办法依不生灭的心修行,【故谓之密。】难为一般众生所知,这个叫做密,不容易显现、不容易觉察、不容易理解,叫做密。
【又,此不特是因性,亦即是果性。】,“特”就是不只,不生灭是因,同时就是果。【以如来虽证极果,不离正因,】如来虽然证到了极果、究竟果;但是,也不能离开正因。【所谓因该果海,果彻因源也。】这个“该”就是包罗、包含。因该果海,这个因,同时包含果地之海。“彻”就是通,果彻因源,就算你证究竟果,也通达根本的因,因就是果,果就是因。因该果海,就是因包含果;果彻因源,就是果也通因。【问:“既即果性,何复名因?”】既然它是果的性质,成佛叫做果,又为什么叫做因呢?果跟因不是不一样吗?他的怀疑就是这样子:既是果性,为什么叫它叫做因?
【答:“须见此不生不灭之根性后,方是究竟果觉之因,】就是你一定要明心见性,明本心,见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,这个做下手,就是要先开悟。方知究竟果觉之因,【更须依此圆湛不生灭性,】“湛”就是不动,圆满不动,清净不动叫做湛。更须依此圆湛不生灭性,【成为因地心,称性起修,】什么叫做称性起修?“称”就是合于,合于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来下手。所以,修行就是:眼睛不见众生的过失,好好的守住自己,降伏自己,不说他人的是非,不看众生的过失,能原谅、宽恕无知的众生,念念都在降伏自己,这个就是称性起修。因为不生不灭,就不会去看众生的过失,也不会落入善恶、是非对立的思想。【始获究竟果觉,即此一性,而能通因彻果,故如来破识显根,即显此密因也。”】显现这个密因。
【又,密因二字,遣五种人过。】前面有讲过了。【密之一字,】遗什么?【遣凡夫、外道、权教、小乘四种人过。】为什么?【以彼不达,密具不生灭之根性,】因为他不了解不生不灭的根性,【即是成佛真因,】也都是用意识心,【反认意识为心。】意思就是:一般凡夫所用的,能学习、能思惟、能起贪嗔痴的,他认为那个就是他的心。【错乱修习,尘劫劬劳,】这个“劬”就是劳苦,尘点劫这样辛苦的修行,【终无实果。】因为是错用心,用意识心、分别心、执着心修行,怎么能成佛呢?对不对?
喔!那我们就知道了,控制一下情绪,什么都看得破,什么都放得下,心“如如不动,不取于相”,就是用这八个字修行。这八个字讲起来简单,可是,非常困难,因为你这个色身会生病啊;你会起无明啊;你的公关做得不好,走到哪里,人家给你使一个脸色,你就受不了了!这个如如不动,不取于相,可不是你想像得这么简单!碰到刀兵能够生死自在;碰到火、水,一样生死自在;碰到了贫穷,一样不牢骚、抱怨;碰到了病苦,一样能够接受它,心完全彻底的解脱,那个叫做如如不动,不取于相,这个色身变成圆的、扁的,也一样如如不动,诸位!这个有多难啊!全家一碰到水灾,统统冲光了,先生也死了、儿子也淹死了,心也如如不动。
诸位!这个可不是你想像得这么简单:啊?这么简单?离一切相,即名诸佛!换另外一个角度讲:哪一个众生能不着相呢?着重跟轻而已啊!要不然,来!要摸良心回答:诸位!你现在听经闻法,正在听经,突然接到手机,听到你儿子车祸重伤,送到加护病房,说失血很多,正在急救,来!诸位!有儿子、女儿的,要摸良心,你心一样如如不动,能够把这一堂课听完的,请举手!没有!对不对?很简单!虽然说你道理懂,就是做不到,做不到就是做不到,一接到手机,还在讲,他就:哇~~~小声一点,小声一点!外面公园很大,去那边哭!没办法,控制不住了!这个业力一来的时候,招架不住的!所以,重复训练放下,叫做修行,不是念佛、诵经;除了念佛、诵经以外,他要很下定决心,成佛是多么的不容易,看那几个字很简单,做起来可是很难!
底下,【第一卷文云:“诸修行人,不能得成无上菩提,乃至别成声闻缘觉,及成外道,诸天魔王,及魔眷属,皆由不知二种根本,】诸位!写起来,做一下笔记,真本跟妄本,二种根本:一种是真心的根本叫真本;一种叫做妄心的根本。皆由不知二种根本,就是真、妄。【错乱修习,】认妄为真,【犹如煮沙,欲成嘉馔,】“馔”就是各种食物的总称,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美食,煮沙怎么可能成为美的食物呢?【纵经尘劫,终不能得。】因为你发心错误,你用生灭意识心修行,当然没办法!【佛欲令人舍妄本,而依真本也。】所以,要把妄识心放下,用真心修行。
【因之一字,遣利根狂慧人过。】除了遗前面四种人:凡夫、外道、权教、小乘四种人,还遗狂慧之人。狂慧就是说:但有智慧,讲得头头是道,而心没有一点定。【以彼未明所具不生灭之根性,】所谓狂慧,是指一般的世智辨聪,他书读多了,很会讲,可是,烦恼一大堆。或是懂一点皮毛,发狂慧,心没有定。以彼未明所具的不生灭的根性,【但是正因佛性,】只有了解;正因佛性就是我们的本体。【须假了、缘二因,】叫做三因佛性,正因佛性、了因佛性,还有缘因佛性。这个“了”字就是用大智慧打破无明,叫做了;“缘”字的意思就是:借重缘起法,悟入不生不灭,这个叫做缘因佛性。【正因方显。】所以,你一定要假借智慧,还有种种的缘起,才能开发出正因佛性,所以,正因佛性才显现出来。【遂乃自恃天真,本来是佛,】这有的人认为,自恃天真:哎呀!天真,太可爱了!认为什么?本来就是佛啊!【顿捐修证,】“捐”就是除掉:哎呀!不用修了,反正站着也是佛、躺着也是佛、精进也是佛、懒惰还是佛嘛!不对!虽然是佛,不精进、不修行、不修证,就是显现不出来。【不依方便】,种种善巧方便【进修,终无得证。】一点办法都没有!
为什么要进修?你要克制欲望,放下财色名食睡,克制那个贪嗔痴,慢慢慢慢的降伏自我。虽然说大家都是佛,有正因佛性,没有般若智慧,没有种种好的因缘,就是没办法!所以,今天来听经闻法,就是假了因佛性、缘因佛性,而要开采正因佛性。
【如矿虽是金,不假锻炼,终久是矿,不能成金。】用这个比喻,比喻的很好!如矿虽然是金,可是,矿有夹杂,有杂质啊,金矿里面,虽然是金的本质,可是,不假锻炼,终久是矿,不锻炼,现在还是矿啊!从矿山挖出来,不锻炼,还是矿啊!你知道你是佛,那有用吗?没用啊,你不修行,怎么能成佛呢?所以,要注意听!佛性因修而显,这句话就是一针见血了!这个就是怕你狂慧:我就是佛了,我不需要修行了!我告诉你:佛性因修而显,不修行,它就是显不出来;不吃苦,就是显示不出来;不亲近善知识,就是显现不出来,知道,没有用的,不能成金。好了!回向(略)
楞严经三科判 01 :科判就是经文分段落来判别, 用简要的纲领提示出来
楞严经三科判 02 :六道轮回的升沉决定在人,投胎成人就有抉择的能力
楞严经三科判03 : 拜佛是以佛为榜样,要把频率调整跟佛一样愈拜愈像佛
楞严经三 科判04 : 圆瑛法师《楞严经讲义》共用了四十多年研读才写出来的
楞严经三 科判05 : 佛法离开现前当下这一念,完全没有意义的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1: 楞严经是大乘的法门属于经藏,摄终、顿、圆三教在内